落實「光速排程法」,企業要做到5件事
-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 4月1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台灣人力資本(股)公司執行長 晉麗明
黃仁勳的管理風格受到中外媒體的關注與討論,他像充滿熱情的傳教士,以無比的樂觀與自信,在世界舞台上宣揚AI盛世與人工智慧創造的未來遠景,而支持輝達成為AI霸主、不斷推出令人驚豔新產品的關鍵秘訣,則是黃仁勳灌輸員工奉行實踐的「光速排程法」(Speed of Light Scheduling)。
《黃仁勳自傳》中揭露這個將執行力推向極限的工作心法,企業經營者及主管躍躍欲試,希望藉以提升組織效率、驅動團隊競爭力。
面對任務挑戰,黃仁勳鼓勵管理者思考:「在預算無上限且一切順利的假設下,一件事可以多快完成」;再根據這個理想化的極限數據,反向調整到切實可行,但效率驚人的工作節奏。
運用這樣的思維模式,一旦了解最佳狀況,就能在理想的工作設想下,思考如何排除障礙、規劃最有效率且最短的工作時程,擺脫懈怠與包袱,加快完成任務的時間,也能迅速掌握市場商機,將競爭對手遠拋身後。
然而,要建立這樣的習慣與文化,卻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做到,我們從黃仁勳的經營思維,為大家抽絲剝繭,找出實踐「光速排程法」的5個必要條件。
「以身作則」成為員工表率
創業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為理想犧牲奉獻」的精神,例如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比爾·蓋茲(Bill Gates)、賴瑞·佩吉(Larry Page)和瑟吉·布林(Sergey Brin)、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AI教父黃仁勳對團隊的影響力來自身教,他認為無止境的追求速度,是他能掌控的事,他樂於活在這樣的節奏中。
數十年如一日,黃仁勳每週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小時,身體力行、追求速度,這是他成為員工表率、一呼百應最基本的條件。
一生一次的機會(O.I.A.T.O)
卓越經營者會設定遠大的目標,義無反顧投注心力去實踐它,Apple、Google、微軟、Netflix、台積電、輝達等獲得巨大成功的公司,都擁有為理想奮鬥的舵手,黃仁勳把握AI的商機,並視為「一生一次的機會」(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這樣的驅策力有效凝聚員工共識,同時實踐企業願景。
如果你希望團隊萬眾一心、高效運作,請先找出企業信奉的理想,並融入組織成員的DNA。
直言不諱,加速溝通與學習
黃仁勳被稱為暴君,他的溝通模式坦率且直言不諱,輝達員工表示:「憤怒是黃仁勳的管理工具」、「他就像軍隊的將領或職業足球隊教練,在公司內部建立並維持嚴格的紀律制度。」
黃仁勳會在大庭廣眾下,直接批評錯誤與失敗,他認為旁觀者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可以從中汲取教訓。
「失敗的經驗必須分享」是他秉持的信念。
企業經營有不同的溝通文化,但「追求真相、面對事實、精進改善」卻是不變的成功法則。
打破科層體制,讓組織維持靈活彈性
傳統科層式的組織,在新興科技與資訊系統的普及下,已成為組織進步的障礙,黃仁勳勇於破除體制,有超過三十位部屬直接向黃仁勳報告。
輝達沒有「長」字輩的管理階層,黃仁勳維持團隊的動態管理,不拘泥於形式,他要所有人做好準備,「隨時扮演公司最重要的人」。
黃仁勳用email管理團隊;他要求部屬向主管發送「五要事電郵」,內容說明正在處理的五大要事並回饋市場的訊息,電郵必須精確且簡短,此外,在主管給予指示的24小時內,必須回覆具體解決方案。
輝達郵件文化呈現的意涵是:「當收到主管郵件、必須馬上採取行動」。
高度危機意識,賺到錢就投資
黃仁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公司再過30天就要倒閉了」,他認為「靈感不是勝利之母、絕境才是」,只有抱定破斧沉舟的決心,才能度過艱難與挑戰。
黃仁勳追求成長永不停歇,輝達一賺到錢就孤注一擲的投入新技術,自傳中這樣形容他的瘋狂豪賭:「這些技術若非帶來運算革命,要不就功虧一簣」。
黃仁勳經營輝達的巨大成功,背後隱含著他強大的人格特質及挑戰不可能的執著與果斷。
「光速排程法」不僅僅是一種工作執行的心法,更是黃仁勳理念與精神的實踐。
本文最後分享黃仁勳自傳裡的一段描述:「輝達沒有使命宣言(黃仁勳不信這一套),在遊戲顯卡的研發中,輝達的目標是沉浸,讓人忘記現實人生,完全沉浸數位世界中」。
面對高速成長的人工智慧,AI霸主黃仁勳一如往昔,將人類帶進沉浸的情境中,而「光速排程法」持續引領輝達,扮演科技創新、技術革新的重要角色。
如果經營者與主管能夠領悟「光速排程法」的內涵與運作,將為企業營運注入新的文化與契機。
資料來源:天下文化出版《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