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好人才,企業善用招聘9管道
-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 6月18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台灣人力資本(股)公司執行長 晉麗明
閱讀本文可以了解:
1、 企業進行人才招募前應評估組織的優劣勢,彰顯優點、弱化缺點?
2、 企業如何多元運用九個管道招聘不同屬性的人才?
3、 人才難覓,經營離職人才是補充及強化人力資源的必要作為。
文章重點整理:
招聘好人才,企業善用招聘9管道
作者/台灣人力資本(股)公司執行長 晉麗明
主題:人才難覓,企業了解及運用多元管道找人才,解決人才斷層危機!
項次 | 人才招聘重要觀念與招聘管道 | 內容說明 |
1 | 招募前先做資源盤點 | 包括公司在該產業中的地位、規模、形象、經營績效及獲利能力,能夠給付人才的薪酬競爭力等。 |
2 | 低薪找不到好人才 | 統一企業創辦人高清愿曾說:「財散則人聚,財聚則人散」。 |
3 | 「能做」與「願意做」是招募的最高準則 | 雇主善盡企業倫理,人才謹守工作倫理。 |
4 | 善用9種招募管道,讓人才手到擒來 | 請參閱文中介紹的9種招募管道,有效引進不同人才。 |
5 | 經營離職員工,補充人力資源 | 回聘離職員工,可節省培訓成本,也能展現即戰力。 |
美國石油大王卡內基的墓碑上刻了一段話「Here lies a man who knew how to bring into his service men better than he was himself」(一位能找比自己優秀人才為他工作的人,安息於此);所有的經營者都了解,要能成就一番事業,人才是必備要件,尤其是找到具有競爭力的卓越人才,更是企業成長茁壯的根本,因此企業的人資部門,均無所不用其極的網羅人才;然而在企業互搶才、少子化及人才國際移動的趨勢下,人才成為稀缺的元素,人才爭奪已成為跨越產業與國界的戰爭。
「擁有人才,就擁有一切」,這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營最高的指導原則,張忠謀說「台積人是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鴻海則設立新幹班以培訓人才;跨國企業如:Apple、微軟、Google、NVDIA、TSMC、聯發科,每家成功企業背後都有一群優質的人力資源。
以下將企業延攬人才的事前準備作業及九個主要管道與讀者分享:
找人才前,先做組織的招募力盤點
每家公司都想找到精通十八般武藝的「夢幻級人才」,而且最好能帶槍投靠,引進客戶資源及產品know-how,進了公司就能快速上手,展現即戰力;但是,在設定徵募人才的規格前,企業組織必須先就本身的資源與條件,做一番盤點與省思,包括公司在該產業中的地位、規模、形象、經營績效及獲利能力,能夠給付人才的薪酬競爭力、提供的工作舞台及發展,乃至於企業的辦公環境、所在位置等等,都必須分析、檢討與因應。
盤點這些優/劣勢後,積極強化企業的優點、改善缺點,才能理性設定招募人才的策略與方向,也才有機會找到「門當戶對」的合適人選。
低薪找不到好人才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說:「低薪找不到好人才」,王品前任董事長戴勝益奉行「給兩個人的薪水,做三個人的事」的核薪理念;統一企業創辦人高清愿曾說:「財散則人聚,財聚則人散」,如果能夠將營運的成果與員工分享,企業的績效自然水漲船高。
實際觀察人才市場的狀況,應聘過程中,求職者與企業「薪資談不攏」的情況屢見不鮮;企業不能只依公司的薪資制度核薪,而須考量人選的市場價值,才能順利進行薪酬溝通、達成共識。
「能做」與「願意做」是招募的最高準則
招募作業的最高宗旨,就是找到「能做」且「願意做」的員工,「能做」表示知識與技能符合所需,而「願意做」則需雇主及員工共同努力,員工必須善盡工作倫理,而企業主則必須建立公平制度、合理薪酬/福利及提供具挑戰及遠景的工作,才能在勞資雙贏的前提下,讓人力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這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任務,因為根據調查指出,員工會拂袖而去,最大的原因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包括考績、昇遷、調薪或是主管的領導管理問題,古語有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企業沒有決心營造公平的制度與環境,組織內耗一定會導致人力資源逆向循環,並影響企業營運發展。
善用9種招募管道,讓人才手到擒來
網路招募平台取代報紙,成為企業招募作業的主戰場,然而人力網站所能吸引的族群大多為應屆畢業生或35歲以下的求職者,中高階主管及關鍵人才大多仰賴人脈轉職,或是藉由專業人才顧問協助尋覓職涯舞台,因此企業在招募作業上,要能搭配不同管道尋找多元的人才,才能在引進人才上克盡全功,下表為主要招募管道的特性及成本,供讀者參考:
招募管道 | 特性 | 成本 |
人力銀行 | 可刊登大量職缺,吸引求職者主動應徵 可設定條件搜尋開放履歷的求職者 過濾履歷及面談人選,耗費時間與心力 | 低 |
校園招募 | 以招募應屆畢業生為主 | 中 |
就業博覽會 | 具有品牌形象的企業較有優勢 能吸引5年以下工作經驗的求職者 | 中 |
員工介紹 | 可有效掌握求職者的特性及能力 企業任用及免職作業,有人情壓力 | 低 |
社群平台 | 運用LinkedIn/FB等平台刊登招募啟示 過濾與面試人選耗費心力 | 中 |
政府求職網站及就服機構 | 提供免費刊登及人才媒合機制,企業可針對特定基層職缺或中高齡人士,善加運用。 | 低 |
獵才招聘 | 適用於中高階主管及關鍵人才的招募 量身訂做、快速精準找尋合適的人選 服務費用較高,需嚴謹審慎選才 | 高 |
報章雜誌 | 除了地區性需求外,招募效果有限 | 中 |
企業官網 | 企業營運成果及品牌知名度,是吸引人才應聘的重要因素 | 低 |
經營離職人才,挹注人力資源
組織人員異動難以避免,為能擴大企業人脈的版圖,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經營離職人員,同時也積極召喚離職員工,重回企業任職,這些在外歷練後又重返崗位的人員,不僅忠誠度高,也能快速展現績效,除了能節省可觀的培訓成本,同時也讓在職同仁,感受到組織的人情味。
在人才搶奪戰爭中,招募留用人才,甚至離職員工的經營都是企業整體人才策略的一環,完整的人才經營方案,是組織營運的重要磐石。
企業是人的組合,「找對人」是首要任務,而營造一個吸引人才、讓人才一展所長的舞台,則是企業存在的根本價值;AMD執行長蘇姿丰說:「任何事情或專案,其實不在於有多少人,而是是否擁有對的人、做對的事、朝對的方向與願景前進。」
被譽為「最佳企業管理演講人」的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曾說:「人才經營是一天25小時、一週8天、一年53週都要做的工作」,值得所有企業重視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