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積電工程師洩密事件,敲響倫理教育的警鐘

台灣人力資本(股)公司執行長 晉麗明

閱讀本文可以了解:

1、 功利主義盛行,現代人的倫理道德觀念淡薄,將對社會與企業造成危機與傷害

2、 企業用人準則:「有德無才,其德可用;有才無德,其才不可用」。

3、 倫理道德要從家庭及學校教育著手,企業也應致力塑造重視倫理的行為與價值觀。

4、 上班族應具備的六項基本工作倫理。


文章重點整理:

台積電工程師洩密事件,敲響倫理教育的警鐘

作者/台灣人力資本(股)公司執行長 晉麗明

主題:功利主義橫行,「金錢」凌駕「倫理」將成社會最大隱憂

項次

工作倫理的重要議題

內容說明

1

倫理是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

倫理就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必須符合社會的認知與規範

2

有才無德,其才不可用

企業用人不能只將誠信當為口號,剷除不符倫理標準的人事物,才能建立優質企業文化

3

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倫理成為稀缺的美德

企業與個人不能謹守倫理的規範,失序的風暴將會讓社會、企業與個人付出慘痛代價!

4

職場中主要的工作倫理議題

列出職場上班族應重視的6項基本工作倫理,提供參考

5

企業容易造成機密外洩的10個管道

列出企業容易造成機密外洩的10個管道,提供參考

6

「品格第一,技術第二」,值得省思

清華大學教授周卓煇強調「品格第一,技術第二」,防弊的根源仍須回到教育。

台積電爆發2奈米製程機密洩密事件,多名前員工涉嫌在職期間違法取得並外洩2奈米先進製程機密,台積電主動向高檢署提告,3名工程師遭收押禁見。

 

此一事件引發國人關注,同時震驚全球科技市場,主要的原因是2奈米製程是最新技術,而台積電又是標榜「誠信」的半導體產業龍頭。

 

此次事件涉案工程師均為擁有高薪的頂尖學府專業人才,卻觸犯保密與資安的天條,這個事件的背後,突顯了台灣「倫理」教育出現了重大破口!

 

清大教授接受媒體訪問坦言「並不意外」,他為工程師在暴利誘惑下鋌而走險感到遺憾,並認為台灣的大學教育一直忽略「專業倫理」與「人格教育」。

 

倫理是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

「倫理即是提供若干基本原則,以茲遵循,並據以判斷行為的善惡或是非」,在這個定義下,與企業組織相關的倫理議題就有企業倫理、勞資倫理及員工工作倫理。

 

倫理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個人價值觀的靈魂,台積電工程師的洩密事件,突顯了「一切向錢看」的功利主義已泯滅了最基本的品德教養。

 

倫理是被認同的行事法則,「倫理」不僅限於書面或法律及制度的訂定,更多表現在態度與行為上。

 

有才無德,其才不可用

台灣企業爆發舞弊、偷盜機密、收受回扣的事件時有所聞,我想起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強調的用人準則:「有德無才,其德可用;有才無德,其才不可用」。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也強調TSMC晶圓代工模式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得到客戶的信任:「誠信可以興利,好的道德,也是好的生意;客戶因誠信對我們的忠誠度增加」!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所有人需奉行的準則,社會、企業與個人如果違背了倫理道德的規範,就會導致秩序的崩壞,也會因為「信任危機」付出慘痛的代價!

 

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倫理成為稀缺的美德

功利主義盛行,爭權奪利、浮華貪婪、金錢至上的風氣橫行;企業與個人違背倫理道德的事件屢見不鮮。

 

2011年阿里巴巴發生內部業務人員的舞弊事件,近百位業務人員為了賺取高額獎金,默許2,326家詐騙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會員,無視消費者的權益及公司的規範。

 

創辦人馬雲無法容忍姑息觸犯「商業誠信和公司價值觀」底線的行為,在2011年2月22日發布公開信道歉,信中提到下列重點:

 

「這個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互聯網公司,也不需要再多一家會掙錢的公司;這個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開放、更加透明、更加分享、更加責任,也更為全球化的公司;這個世界需要的是一家來自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對未來社會勇於承擔責任的公司;這個世界需要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擔當;因為只有這些才能讓我們在創業中走得更遠,走得更好,走得更舒坦。」

 

企業倫理與工作倫理互為表裡,如果企業與個人不能謹守倫理的規範,失序的風暴將會讓社會、企業與個人付出慘痛代價!

 

職場中主要的工作倫理議題

以下列出職場上班族應重視的基本工作倫理,提供大家參考:

 

(1)尊重工作職務所賦予的權力與責任

落實工作倫理,首先要尊重組織賦予的工作權力與責任,對於工作職掌中所應擔負的任務,要有積極任事的態度,善加運用職務、職位所賦予的資源,竭力達成企業使命。

 

權力與責任是一體的兩面,權力是為了達成經營任務而授予的,因此不論擔任何種職務,能尊重工作、善用權力、達成任務是職場上班族應有的認知。

 

例如:主管被組織賦予統率團隊的任務,對於部門人員的出勤、工作紀律、人際互動、行為舉止都必須善加輔導及管理,不能只注重工作的績效;而同仁則必須戮力達成主管與組織交付的工作。


(2)迴避金錢與利益

金錢與利益是對人性最大的考驗,在功利與權勢交織的複雜社會,我們如何能在工作中謹守本分、堅守工作的誠信與操守,是職場工作的重要守則。

 

在利益迴避的課題中,必須強調:「不要放任金錢及利益去測試人性的機會」,應該以制度來預防人性的弱點,克制人為弊端的發生;這是企業制定內控及設立稽核的目的。

 

(3)不公器私用

職場中最常見的公器私用狀況為:私人電話、非公務使用網路資源、影印私人文件、私用公務車等等;公司的有形、無形資源,都是用以創造獲利,追求股東權益的最大化,如果員工公器私用,會侵蝕組織的利潤並影響工作的運作。

 

例如:組織成員若私自在工作時間上網,就會占據了頻寬,而造成公務傳輸的障礙;或是過度撥打私人電話,也會影響公務的連繫。

 

大家常以為工作時間上網、打私人電話是人之常情,久而久之原本錯誤的做法,就會形成陋習,風行草偃的結果,會形成不良的風氣與行為。

 

工作倫理必須從小處做起,在組織中建立正確的心態與行為,是振興工作倫理的方法。

 

(4)保守業務袐密

    保密是職場的基本倫理,競爭環境中,洩露商業機密會損及公司利益,甚至危及組織的存續,目前企業組織任用新人或對外合作,都簽訂保密合約,確立相關的權利義務與法律責任,強調商業機密的價值與重要性,並確保組織的權益。

 

職場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注意保守業務的袐密,尤其是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中,更要隨時留意任何可能的洩密管道,善盡保密責任。

 

資訊網路時代,資料的存取與傳輸極為便利,機密外洩的管道多且不易設防,要保護企業的營業袐密,從業人員要能從自我做起,人人具備倫理意識,才是根本的防範之道。

 

    在工作中不要去刺探不屬於自己該知悉的機密,大家謹守本分、奉行倫理規範,才能有效確保資訊安全。

 

組織容易造成機密外洩的管道,提供參考如下:

1.任意攜出檔案或資料。

2.機密資料未做適度的權限管控(未妥善存檔,或在傳送過程中外洩)。

3.外賓進出管制不當;放任人員隨意進入工作區,導致機密外洩。

4.由網路、電子郵件e-mail或社群通訊管道流出。

5.不當的談話或發言中不慎洩露。

6.收取不當的利益。

7.交接工作破口,離職人員流出機密資料。

8.廢棄資料處置不當。

9.駭客入侵。

10.釣魚信件。

 

(5)競業禁止

    從法律層面去探討競業禁止,會發現一般企業體所簽訂的競業禁止條款很難成立,因為法律要求:「必須提出具體的損害證據」;這在舉證上有很大的困難,然而就工作倫理層面來看,員工在工作中學習的種種經驗,如果離職後立刻投入競爭對手陣營,實在是有違工作的倫理及情義;尤其如果以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在商場上打擊老東家,這樣的行徑將背離道德的制約。

 

身處職場中,如何在同業的競爭及挖角中,保持自己的原則,在法律與倫理中找到立足點,考驗職場上班族的智慧。

 

(6)尊重智慧財產

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是創造價值的重要元素,而智慧財產值得所有組織與個人予以重視;在人民智識提升、國際合作頻仍的趨勢下,組織與個人都應秉持倫理的認知,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

 

「品格第一,技術第二」

台積電爆發的2奈米製程機密洩密事件,大家深刻感受違反「工作倫理」造成的巨大危機,然而,如果我們不能從歷次的事件中,正視家庭與學校教育的缺失,還是「只重技術、不教倫理」;企業若是只將誠信倫理視為口號,依然注重短期利益,縱容漠視違背品德操守的人事物,那麼即使祭出洪荒之力,也難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企業布下天羅地網、銅牆鐵壁,難以防範「有心人」,長年推動工程專業倫理教育的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語重心長的強調,防弊的根源仍須回到教育。周卓煇認為「品格第一,技術第二」,值得我們的社會深刻反省。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我們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企業培訓課程及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相關服務,促進組織與人才的互利雙贏,厚實台灣人力資本。

服務項目

  • 企業培訓

  • 人資講座

  • 職涯諮詢

  • 書籍出版

  • 媒體/異業合作

趨勢觀察與研究

  • 台灣人才市場

  • 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

  • 企業招募/留才

  • 上班族競爭力與職涯發展

  • 商模整合與發展

聯絡信箱

service@thc-hr.com.tw


搜尋 Line ID 「@thc-hr」

聯絡電話

02-22852408

台灣人力資本的line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93710717

Copyright© 2024 Taiwan Human Capita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