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司有沒有在贏
-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 3月1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台灣人力資本(股)公司 執行長 晉麗明
張忠謀一針見血,指出團隊成功的關鍵因素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有機會接觸許多企業的經營者,在研討人才與培訓的過程中,觀察他們的領導風格,坦白說,多數老闆具有強烈的操控意識,他們獨攬大權、強勢領導,藉由畫定授權界限,賦予部屬執行的權責;因此員工像是機器的齒輪一般,在設定的空間內運作。
企業經營者有強烈的企圖心與使命感,急欲掌握全局、創造營運績效。然而,個人的能力與智慧有限,只憑一己之力,難以讓組織持續突破成長,因此,經營者必須變身驅動團隊進步的舵手,才能集中力量、破浪前行。
「你的團隊有沒有在贏?」是張忠謀在自傳中提出「驗證領導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以下,探討書中的重點與內容,提供企業經營者參考。
張忠謀33歲被任命為德儀「鍺電晶體業務單位」總經理,從「憑直覺領導」到歷經五十年經營管理的歷練,他分析領導能力,覺得領導力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凝聚團隊」,第二部分是「帶領團隊朝對的方向走」。
而領導是否成功,卻只有一個標準:「你的團隊有沒有在贏」。
要發揮組織戰力,必須打造優良戰隊,我們可以從張忠謀的經營智慧中得到指引與啟示。
張忠謀如何凝聚團隊:
(1)嚴格訂定目標,賞罰分明
張忠謀說:「主管的責任是把外面的世界帶進來,並動員擁有的資源,應對帶進來的挑戰」!
與第一線人員密切互動,是制定嚴謹計畫與目標的重要作為,Netflix的決策模式不是由上往下的金字塔模型,而是像大樹一樣,執行長的理念與願景是樹的根基,藉此引導團隊做出最好的決策。
企業想要贏,合理且有競爭力的目標是必要條件,公平獎懲更是激勵員工最重要的催化劑。
(2)果斷處理不適任的人員
管理者能否理性判斷人才特性與價值,同時有沒有足夠的「情緒韌性」果斷處理不適任的人員,是打造「人才密度」的關鍵作為;張忠謀會果斷調整及撤換不適任員工。
台灣企業「人治」重於「法治」,組織可能存在不適任的主管與人員,面對高強度的挑戰,把公司當成球隊而非大家庭,才有贏的本錢。
(3)誠懇對待下屬、不說假話
東方社會民族性保守且含蓄,溝通交流總是迂迴婉轉,言不由衷、話中有話,成功企業如Google、Netflix均推動誠實敢言的溝通文化,強調「私下也只說你當著別人的面會說的話」、「鼓勵頻繁回饋、給予建設性意見」。
黃仁勳更直接在公眾場合直陳錯誤與問題,他認為從錯誤中學習、快速解決問題、比顧及員工的自尊更重要。
張忠謀直言的個性,在擔任工研院院長時被評為人和有問題,但要面對錯綜複雜的環境,坦率直言、直來直往,應該是高效組織必具的企業文化。
(4)與部屬保持距離,以求客觀公正
主管與部屬走得太近,除了招人議論,也會對領導管理造成影響,張忠謀維持公務體制的禮貌與尊重,謹守與員工的互動與分際,得到部屬的敬重,也利於公正客觀的進行管理。
員工會用放大鏡檢視主管的言行,身為主管必須有為有守、以身作則,以公平的行為與態度來建立團隊成員的信任與向心力。
(5)適才適所,讓員工做能做、喜歡做的工作
上班族期待擁有一展所長的舞台,「能做」、「願意做」是創造績效的重要關鍵,員工離職的關鍵原因是「工作無法推動」、「對工作失去動力」,因此,從設定工作內容開始到審慎招聘人才、建立培訓機制、有效激勵與輔導,都有助於營造適才適所的環境。
(6)提供好的待遇及公平的環境
「低薪是國恥」、「低薪找不到好人才」;但是台灣職場薪資負成長的現象仍然難解。
張忠謀為員工提供「好的待遇」及「成長環境」的經營理念,吸引大量好手加入台積電,人才正向循環也建立TSMC傲視群倫的價值與成就。
企業要想破繭而出,必須打造人才密度;要獲得人才青睞,合理薪酬是必要條件。
(7)成為帶領團隊「贏」的領袖,而不是好好先生
什麼樣的主管才是好主管,張忠謀站在經營的高度,認為帶領團隊攻城掠地、贏得勝利,才是領袖的風範。
企業經營要的是能贏的主管,而不是阿諛奉承、表裡不一、畏首畏尾、不敢要求部屬的好好先生。
張忠謀提出經營成功團隊的七項重點,值得經營者與主管參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