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最難忍受「部屬10種行為」
-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 4月1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台灣人力資本(股)公司執行長 晉麗明
探討上班族的工作態度與行為,首先分享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出的人生方程式:
「工作成果與成就=思維態度*能力*努力」。
稻盛和夫詮釋其中的意涵。能力與努力占比為1到100分,即使因人而異,但都是正數。
然而,思維態度則是從-100分到+100分,如果沒有正向思考的觀念,那麼,三項指標相乘的結果,工作的成果及成就,就會呈現負向循環!
主管面對不同價值觀與個性的部屬,管理溝通的挑戰愈來愈高;然而,主管最難忍受部屬哪些態度與行為,以下依據參與主管訓練課程的學員,所做的調查統計,提供大家參考!
(1)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落
觀察主管走路的速度就知道,90%的主管是急性子,他們十分重視工作效率,難以容忍溫吞的行為與慢條斯理的做事態度。
老闆與主管期待團隊成員要具備快速的行動力,做事不要像慢郎中。
(2)搞不清楚工作的優先順序
上班族往往都做「想做、喜歡做、願意做」的事,該做的事卻沒做。
搞錯工作重點,最讓主管扼腕,如果要成為主管的好幫手,一定要知道公司與主管「要什麼」,釐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將心力投入關鍵核心的工作,別像無頭蒼蠅四處亂竄。
(3)未及時回報問題
主管負成敗責任,必須第一時間掌握突發狀況與問題,因此,如果在工作上發生踰越本身處理能力的問題,務必循指揮體系及時反應,才不會錯失處理的時機。
(4)我行我素,缺乏團隊精神
組織中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員工,會傷害主管經營團隊的努力,這些部屬難以融入團隊,不願與同儕協同合作,讓主管既尷尬又傷神。
遇上這類部屬,主管很難在團隊中建立共識與規範,更容易引發管理的紛爭及比較心態,部門和諧與績效表現將會大打折扣。
(5)洩露工作上的機密
上班族投入工作時都會簽署保密協定,在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中,保守營業秘密是必要的行為,企業屢傳竊取商業機密及洩密的事件。
口不擇言、口無遮攔的部屬,就像隨時引爆的地雷,會為組織帶來危機與風險,上班族在面對客戶、廠商及跨部門溝通時,務必謹言慎行、謹守工作倫理,不要逾越行為分寸。
(6)無法「如期如質」完成目標
組織就像一部運轉中的機器,所有零件須緊密連結,才能發揮效益,因此,主管將任務交由團隊成員分工合作,如果無法如期如質完成工作,就會影響整體目標的達成。
部屬工作出現落差,主管須扮演救火隊的角色,團隊效率必會受到影響。
(7)觸犯法令,引爆危機
各行各業都有相對應的法令規範、金融、房仲、會計、貿易、業務等從業人員的法遵觀念及素養十分重要,企業如果違背法令,將會損及形象與權益,甚至遭到罰款、揹負刑責。
主管三申五令的行為規範與守法要求,部屬一定要確實遵守,不要誤觸紅線。
(8)部屬難溝通,主管最傷神
「做事容易、做人難」,主管最難處理的就是溝通問題,不論是主管與同仁、同儕之間或是跨部門的互動,只要發生溝通落差或是衝突,事情就會變得錯綜複雜,主管最痛苦的事,就是遇上難溝通的部屬。
(9)負面情緒,攪亂一池春水
所有主管都同意,負面情緒高的部屬是團隊中的毒藥,會嚴重浸蝕組織的根基,主管對於整天批評抱怨、歸罪於人的同仁,避之惟恐不及。
主管伺機淘汰這些負向思維的員工,上班族一定要養成正面思考的態度,才不會淪為企業棄守的對象。
(10) 越級報告,不重視工作倫理
越級報告是職場大忌,同樣也是主管難以接受的行為,偏偏職場工作倫理蕩然、越級報告的狀況愈來愈嚴重,這會打亂指揮體系,也會加劇組織內耗、影響互信關係,重創團隊的向心力。
美國耶魯大學(Yale)管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瑞妮斯基(Amy Wrzesniewski)研究職場工作者的行為與態度,她說「有人把工作看成是生活中不得不然,卻沒有重大意義的活動;有人將工作視為必須成功、精益求精的職涯發展;有人把工作當成是天職,有益於整體社會,進而從中得到快樂與成就感。」
主管面對價值觀迥異的團隊成員,若要發揮綜效與戰力,必須用心「找對人」、果敢「淘汰不適任人員」,才能建構人才密度,達成企業交付的任務與使命。